本篇文章3116字,读完约8分钟

云南省未夕县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辖3个镇7个乡。有79个村民委员会和10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53700人。全县土地面积4476.5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796.31平方公里,森林蓄积总量4879.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2%。它位于世界自然遗产的中心,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平行流过,是人间仙境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川滇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区,是国内外重要的生态屏障。境内物种资源丰富,有大量国家级和省级珍贵动植物,被称为“生物基因库”。长期以来,未夕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受到气候、土地、灌溉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其农业产量相对较低,收入相对较低。此外,生态脆弱与贫困和落后是相互导致的。恶性循环导致了极度贫困和摆脱贫困的巨大困难。

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促进扶贫

近年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战胜贫困的决定,结合林业工作实际,充分研究和判断未夕县的贫困落后状况,找出“贫困根源”,因地制宜,准确实施政策,把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制定了《林业生态扶贫实施方案》。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与扶贫的有机结合,探索林业扶贫、植树造林和劳务扶贫、生态护林扶贫等扶贫致富新途径,通过“五群一批”活动,努力打造特色扶贫之路,通过生态建设帮助人们准确脱贫,如期脱贫。

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促进扶贫

加强林业建设,促进扶贫和繁荣。

围绕全县工业发展体系,因地制宜,走“生态工业发展、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两年来,累计实施经济林果业建设项目46383.3亩,总投资3819.7万元。它涉及10个乡镇、79个村委会、912个村民小组和来自8000多个家庭的30000多人,有档案卡。其中,花椒种植面积1万亩,投资800万元。水果种植3556.3亩,投资1068.89万元;移民产业发展2073亩,投资612.9万元。造林补贴8929亩,投资200万元;核桃品质改良增加22275亩,投资1131万元。大力发展林果业,改善生态环境,夯实贫困家庭脱贫的产业基础。

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促进扶贫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将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严格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尊重法律、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机遇,做好“工业扶贫”和“生态补偿扶贫”文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积极与上级沟通。从2015年到2018年,他们将争取新一轮的115000亩农地转换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侧重于为里卡德的贫困家庭建立档案。里卡多贫困家庭符合退耕条件的土地将纳入退耕范围。根据当地情况,将利用适当的土地和树木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里卡尔德贫困家庭的收入和财富。该项目辐射7122户贫困家庭26481人(涉及建立档案,贫困家庭退耕还林面积78000亩,补助9360万元)。

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促进扶贫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是推进林业历史转型的重大突破,是依法治林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政策和保护林农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为进一步促进未夕县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有效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县每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92.73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166.92万亩,省级公益林25.81万亩。指定了625个管理和保护责任区,雇用了625名管理和保护人员,以合同管理和保护的形式进行管理和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973.3万元兑现给林权所有者(其中13181户、48554人参与建立贫困档案),1494万元兑现给森林管护(其中73户、365人、78.88万元参与建立贫困档案)。通过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实现“山有主人,主人有权利,权利有责任,责任有效益”的四个统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森林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促进扶贫

加强生态林保护,推进扶贫开发,努力推进扶贫脱帽步伐。

从2016年11月开始,国家将实施扶贫项目。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反贫困斗争的决定》中“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把一部分有当地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转变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的要求, 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部关于选拔任用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备案建卡的通知》精神和《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备案建卡选拔任用办法》要求,未夕县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3911项生态护林员指标和3911万元。 利用中央财政资金购买劳务,将申报立管的部分贫困人口改造为生态护林员。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了《未夕傈僳族自治县贫困生态护林员备案实施方案》。根据《规划》,共安排3911名生态公益林管护员,379631.4公顷林地用于管护,人均管护面积97.06公顷,生态公益林管护员年平均补助资金达到9500元。切实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确保全县“生态补偿脱贫”任务按时完成。

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促进扶贫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效提高家庭收入。

未夕县适宜林地资源丰富,但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相对较低。在激活林地资源和增加林农收入方面有了很大发展。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引导立体林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培育林下产业,鼓励贫困人口在经济林下种植续断、竹节参、当归、秦艽、木香、重楼、魔芋等中药材。近年来,我们结合实际实施,投资1075万元,完成了2万多亩林下药物基地建设。切实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家庭收入,努力按期实现扶贫。

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促进扶贫

积极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增强扶贫信心。

增强“造血”功能。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主动送贫困户劳动技能和技术,送劳动者创业信息,送惠民政策,使每个劳动力拥有1-2项实用技能,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能力。近年来,按照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全县共开展技能培训30期,8000人次,使贫困人口掌握更先进的养殖技术,转变观念和观念,为全县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促进扶贫

我们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努力做好帮扶工作。

未夕县中陆乡新场村是该县的一个深贫困村。作为村里特殊群体的扶贫单位,我中心采取了有效措施,主动建立了“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的连锁责任制。八名干部和工人每月分两批轮流到与他们有联系的家庭与贫困者"吃、住、干"。每个人每个月都会在村子里呆上至少3天。根据“一个家庭,一项政策”方案,援助措施是为贫困家庭量身定制的。坚持“严、细、快”的要求,充分了解贫困家庭的住房、生产资料、人口、收入、家庭基本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掌握“衣、食、住、行、药、教”等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挨家挨户填写“家访卡”,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和基本救助措施,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扶持、有消灭”的扶贫到户。建立贫困户收入台账,实时监控群众的月收入和消费情况,真实准确掌握贫困户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为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在访问期间,他们照顾好自己,自己带了“差旅费”,没有给基层和村民增加任何负担,没有干扰农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没有利用自己的职位,没有干扰当地的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真正“帮助”扶贫工作。今天,这个面积小、人口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小山村,正处于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中。它点燃了与贫困斗争的激情岁月。

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促进扶贫

忠于我们最初的愿望,牢牢记住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加快全县消除贫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牢记自己的使命,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会锐意创新,锐意进取。密切关注目标任务、质量提高和作风建设,谱写脱贫致富的美好篇章。

职责:吴迪、徐一超

3166076.实施生态产业建设有助于扶贫。2019-11-07 10: 59: 19。204449.吴笛与许奕超

标题: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促进扶贫

地址:http://www.jcpa.cn/blgjj/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