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6字,读完约4分钟

据新华社香港8月31日电(记者白宇)汇聚金融和科技人才的香港数码港,拥有一座吸引5000亿元风险投资基金的大楼、深圳湾风险投资大楼、澳门科技创新基地、广州国际生物岛,拥有大量集中的科研设施...科技创新平台先后登陆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接力启动了该地区的创新引擎。

香港和内地城市携手合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协调、制度创新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的“势能”正在迅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

产业互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香港霓虹灯“镶嵌”着青花瓷,而《清明上河图》的散点透视创造了“肥猫”...出现在ICIF的湾区文昌叶跨境弹出店,吸引了大批文艺青年“打卡”。28岁的香港年轻设计师唐燕华(音译)正试图建立一个平台,将香港独立设计师品牌推向内地市场。

弹出式商店是在发达的商业区设立临时商店的一种新型商业。零售商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很长时间,他们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比如一周)内推广自己的品牌,以吸引季节性消费者。在唐燕华看来,年轻一代的求新求异、急功近利的消费习惯赋予了新一代设计师巨大的创造力。香港的设计特色与内地的制造能力相辅相成,可以在创意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火花,为产业合作和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从产业模式的“势能”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18年3月,在朋友的带领下,唐燕华决心“冲”向大陆。她在深圳前海深圳青年梦工厂注册了伊曼多媒体创意(深圳)有限公司。从那时起,她找到了一个方向,并开始“打开”她的生活。粤港澳知识产权市场、粤港澳青年摇滚乐队演出、香港怀旧街景再现……粤港澳文化资源给了她无尽的创作灵感。

香港的工业发展在设计理念、资本平台和国际化方面具有先行者优势,而内地在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业水平和工业流动性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正因为香港与内地城市经济的互补性,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表现出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强烈愿望。

数字经济为创新和发展带来“新动能”

如果把未来社会的大数据比作石油,数据的“石油”资源是敏感的,而传播意味着专属价值的丧失。那么,如何解决大数据的“油”交易、共享、流通和保护问题,就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大难点和机遇。

通过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香港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博士研究生李德豪取得了他发展的第一枚金牌。2008年,他在香港成立了BizCONLINE公司。2012年,佛山市南海区政府与香港科技园共同建设“南海广东科技产业升级试验区”时,李德豪的企业被批准进入创新创业领域,成为首批15家企业。后来,他在佛山、深圳等地成立了云灾难恢复信息技术公司,并推动智能电杆登陆城市。从那以后,他的大数据业务变得越来越大。

从产业模式的“势能”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的“东风”让李德浩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大湾区可以被视为创新和技术的链条,城市和城镇各司其职。目前,香港正准备建立一个“数据隐形交易中心”,利用专利技术来屏蔽源数据。数据提供商将数据隐藏在平台上后,他们不仅可以完全放心地完成交易,还可以无限期地出售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多收入,并为全球大数据研究提供更大的空间。”李德豪说道。

从产业模式的“势能”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汇聚人才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我们要推动工业向科技转化,加强高校建设,吸引一流创新人才,从源头上建设新高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国科学院深圳高级技术研究所所长范剑平说。

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为年轻人梦想的舞台。香港青年一直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之一。2019年2月,香港规划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天有42,500人跨境在香港和内地之间工作,其中98.5%居住在深圳,包括许多在深圳买房、在香港工作的香港公民。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将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一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个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一个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还将建设一个适合生活、工业和旅游的高品质生活圈,成为高品质发展的典范。

职责:吴迪

标题:从产业模式的“势能”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地址:http://www.jcpa.cn/blgjj/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