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7字,读完约5分钟

上海地质松软,含水量高,修建地铁极其困难。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专家曾预言上海不能建造自己的地铁。

然而,上海的老一代地铁工人已经克服了困难。在过去的20年里,上海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通集团”)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上海地铁的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者,似乎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自主创新的基因。

从零开始,从小到大,从一条线到另一条网。作为中国最早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城市之一,上海申通集团的本土化、自主化和网络化一直是行业领导者和发展引擎。

“需求是目标,也是先导。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用户主导和领先创新是行业新常态。申通集团自主创新的特点之一就是与业内兄弟一起引领和创造这样一种新常态。”申通集团总工程师毕说。

本地化之路艰难地从这里开始。

目前,上海地铁有15条运营线路和339个车站,线路总长577公里(包括29公里磁悬浮线路),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铁。

2014年,上海地铁网络的乘客总数达到28.24亿。2015年,高峰日客流量超过1000万人次,平均日客流量达到800万人次。

很难想象,20多年前的1990年1月19日,上海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地铁1号线——真的开工了。

车辆设计是本地化过程的一个缩影。当时,一号线的建设采用“并行承包”模式——设计、施工、材料和设备采购外包给不同的单位,仅合同就超过1000份。“作为所有者,我们需要系统地了解各种技术,然后才能吸收和集成它们。这个过程是一种本地化。”申通科技中心首席技术总监王大庆表示。正是一号线的建设,培养了最早一批技术骨干,为上海地铁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申通:创造需求、引领创新的新常态

一般来说,车辆零件需要每四到五年更换一次,但最初的分包商都是外国制造商。如果你从原厂购买,不仅供应周期会很长,而且价格也难以想象。“我们发现‘外国面包’不能吃,我们必须寻找国内备件。”神通科技中心主任黄福晓艳回忆道。

国内制造商要制造零部件,首先必须有设计图纸。原制造商留下了一些备件图纸,但为了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必须进行创新,一些备件没有图纸,只能由申通的技术人员施工。

有了图纸,下一步就是寻找接受订单的制造商。当时,这个国家甚至没有分包商。因此,上海地铁工人走访了全国各地。“当我们知道无锡的液压减震器做得很好时,我们把图纸拿到门口,请人们帮助我们制造地铁减震器,并提供技术支持。”

“两年后,一家与我们合作生产空气弹簧的制造商告诉我们,德国西门子公司也在寻求与他们合作!”皇甫晓艳自豪地说道。

需求创新:技术护送事故列车

“管理与建设并举,重视管理”已成为申通集团的总体工作理念。在超大客流背景下,安全理念突破了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理念。

以列车被迫停车为例,以前的安全概念认为,一旦发生事故,列车将立即停车,然后乘客将被疏散。然而,由于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在乘客感到焦虑时引导他们,列车上的成千上万的乘客很难在隧道中的狭窄的空房间中有序而快速地疏散。小事故很容易导致更严重的事故。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乘客的安全,有必要确保列车能够快速到达附近的车站并在车站内疏散。

上海申通:创造需求、引领创新的新常态

“这是需求引领创新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如果我们不研究并提出需求,没有人会想到提供相关的技术或产品支持。”毕李湘继续解释。近年来,申通集团根据运营实践的需要,以此为主导创新,开发了隧道结构检测系统、列车辅助防撞系统等一系列安全防护设备。

标准似乎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中,但是如何建立一个标准体系,如何管理标准以及如何很好地使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神通集团已经建立了三大体系:通用基础标准、运营服务标准和运营保障标准。上海九号线作为上海的服务标准化试点,为整个网络提供示范。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管理的第一种新模式

集合全市力量,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建设4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发展机遇。

如此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一次性建设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难度可想而知。申通人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他们抓住机遇,他们可以站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顶端。当时,中国只有少数几个城市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在此背景下,神通集团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围绕网络建设理念,与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研究,形成了一批系统的网络创新成果。

“在中国没有轨道交通网络管理经验的背景下,申通集团创造性地提出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双层管理模式。也就是说,一个网络协调控制中心和一个能够协调网络整体运行的应急中心将建立在一线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毕李湘说。

集中控制和管理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提高管理效率。资源共享的概念在业界首次被提出。基于网络规模优势,在上海中心城区主变电站、线路控制中心和车辆基地系统的建设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节约了稀缺的土地资源。

(编者:胡彦明)

标题:上海申通:创造需求、引领创新的新常态

地址:http://www.jcpa.cn/blgkj/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