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7字,读完约3分钟

《艰难的荣耀》是中信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一本书。作者是王。这本书是对中信泰富创业历程和30年发展历史的第一次全面解读。介绍了中信证券的相关历史,本文摘录如下。

1994年,王军用铁腕手段结束了他的生意

1994年秋天,王军把常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交给他一个简单的任务:在总公司设立一个证券部,领取子公司的所有证券许可证,把所有的业务集中起来,由你负责。如果你能处理好,就别来找我。如果你处理不了,再来找我。

几天后,常镇明再次来到王军的办公室,说他们几乎都解决了,但兴业公司无法解决。

王:是不付款吗?

经常回答:是的。

李顺生当时是中信实业公司的总经理。

王军让他的秘书把李顺生叫到他的办公室。他坐下后,王军把一封信放在他面前,冷冷地看着他,他的声音不高。

如果交不交,就让常过来。如果你不交,给我写一份辞职报告。

最终的结果是可以想象的。

中信董事长王军

1996年,它打破了ipo零记录

在1995年的中国证券市场上,华夏、国泰和南方证券成为最热门的新巨头。他们在证券经纪和股票承销方面的成就让中信证券相形见绌。从1994年到1995年,有614家企业在中国上市,但中信甚至没有获得ipo承包商的资格。中信证券总经理蒲记得,当时,他们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的名义,只能在几个ipo项目的招股说明书文件上挂分销商、副主承销商或上市推荐人的头衔,只是偶尔出现在媒体和证券市场上。在股票发行的盛宴上,人们已经彻底了解了这一点,中信证券最多只能分得一杯羹。

中信证券前传:王军找来了常振明

王军看到了投资银行的前景,这是中信未来真正发展的重点,必须下大力气。

做到这一点的唯一方法是成为ipo的主承销商。

这不仅是中信证券成名的唯一途径,也是中信证券落户的基础。

当时,手下只有十几个人。他告诉他们,我们是猎人,举起我们的手和猎枪,跑来跑去。一旦我们找到了目标,我们就必须去追它。

不仅是猎人的眼睛和敏锐的嗅觉使中信证券真正打破了ipo主承销商的零记录,中信证券的强大人脉和金字招牌也真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996年6月17日,华钥玻璃网上成功发行4500万股a股,募集资金2.87亿元。中信证券因此获得1000万元的承销费;7月2日,华钥玻璃4050万股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中信证券终于实现了ipo项目的零突破。

1979年10月4日,荣毅仁同志主持了中信公司第一届董事会

保守管理与高原占领

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危机意识,让中信证券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王东明说,这可能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自1994年秋季王军以铁腕手段收购证券业务以来,这种文化已经播下了种子。

多年来,中信证券一直以投资银行业务为基础,对自营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保持谨慎态度。严格执行“三不”政策,不坐在村里,不跟村里,不操纵股价。公司始终坚持资产配置和业务发展的几个标准,如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尽量减少房地产、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的比例;业务应该是创新的,但必须集中在证券业务,而不是进入陌生的领域。这是王东明的经营之道。

中信证券前传:王军找来了常振明

就这样,其他人的保守管理最终将中信证券推到了前列,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2006年,中信集团领导集体合影

(规划:陈晓萍王江涛;执行人:杜,)

标题:中信证券前传:王军找来了常振明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