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94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中国银联正式发布了两个重大消息。一是银联宣布将与苹果合作,这是一种简单、安全、私密的支付方式,让移动支付焕然一新。其次,它宣布已与三星电子达成三星支付合作,使中国大陆银联持卡人可以享受到与三星支付的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体验。中国银联的这一举措可能会引发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格局的变化,这将对支付宝和微信构成重大威胁。与银联有关联的三星和苹果苹果刚刚宣布与中国银联和15家银行合作,苹果支付最早将于明年进入中国。三星在那边继续发布公告,三星付费来了! 12月18日,中国银联和苹果宣布将在中国推出苹果支付,届时银联持卡人可以将其银联卡添加到iphone、苹果手表和ipad中。苹果互联网软件和服务高级副总裁埃迪·库伊(Eddy cue)表示,他将支持中国用户通过中国银联和中国15家国内银行使用苹果支付。 几乎与此同时,银联宣布已与三星电子达成三星支付合作协议,将在最新的三星移动设备上为中国大陆银联持卡人提供基于安全芯片的三星支付服务。银联持卡人将能够在三星付费手机上管理和使用他们的信用卡和借记卡。 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迅速,中国银联致力于通过与行业各方的公开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很高兴为消费者带来一系列基于银联云闪存支付的创新支付选择,包括苹果支付。”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表示。 根据中国银联的新闻稿,苹果支付和三星支付的产品和技术严格遵守中国的国家和金融移动支付标准,并将按照中国监管部门的要求完成相关测试和认证,然后在中国向银联持卡人正式开放此项服务。两种移动支付应用都可以在支持银联云端支付功能的pos机上实现非接触支付功能,最早可以在2016年初实现商业化。 移动支付成为战场 随着数字信息经济的浪潮,无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未来如何变化,移动支付的重要性都不会改变太多。 目前,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从国内市场来看,以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为首的非银行移动支付与以中国银联为首的商业银行系统形成了竞争。在国际上,以苹果和谷歌为首的拥有卓越技术能力的互联网公司正在向移动支付市场大步迈进。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67亿元,同比增长50.3%,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在第三方支付市场领先,市场份额接近70%。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优势、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和金融创新的活跃,第三方支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线下的“圈地”相当激烈。从今年的“双12”来看,支付宝与国内外30多万线下商家合作,在支付宝上开通了50%的折扣,很多超市、餐厅等线下商家都参与其中。现场非常热。根据最新数据,在“双12”当天,共有2800万人参加了活动,为线下商户带来了1951万新会员。今年,微信还在几个城市推广微信支付日,并通过活动和优惠活动持续推广离线扫描码支付。 就像数据服务时代的电信运营商一样,传统的短信和语音服务也受到互联网公司ott的跨境冲击,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中国银联也面临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渠道再次成为第三方支付领域ott的可能性。 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中国银联——一家介于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之间、似乎习惯于躺着赚钱的公司或机构——不得不积极寻求变革以应对市场变化,无论是之前推出的云闪存支付,还是苹果支付和三星支付最近共同推出的。 任忠的产品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中国移动(香港股票00941)支付市场以支付宝为主,占总额的近80%,其次是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电信翼支付、快钱钱包、拉卡拉等。一旦苹果支付和三星支付进入中国,这种模式将很快被打破。毕竟,中国, 话虽如此,对于像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外国公司来说,有些细节需要进一步解决,否则这种发展将受到限制。 首先,加强用户体验的培养。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所以迅速被用户接受,是因为支付宝支付淘宝,微信抓取红包,营造了一个完美的用户体验场景环境,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粘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大多数人应该通过淘宝付款了解支付宝,通过抢红包了解微信付款。因此,在大力推广flash支付等支付方式时,要注意用户体验场景的同步构建。 其次,注意商家的“最后半米”。商人的“最后半米”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本文所指的是商家的收银员能否主动接受新的支付方式。一旦收银员以各种借口拒绝接受,在这种付款方式的早期阶段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因此,在大力建设支付系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对商家的研究。基于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移动支付的步伐毕竟太快了,这对商家的培训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方式非常重要。 2015年,中国信用卡行业迎来了30年的诞生。正是这30年前的开创性工作奠定了中国信用卡和支付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基础。对于中国银联来说,握有苹果支付和三星支付这两张王牌,真的意味着重新获得移动支付的主动权吗?

标题:三星苹果与银联达成支付合作 移动支付格局或生变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