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76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银联24日发布了2015年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份备受业界关注的年度安全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需求呈现强劲增长趋势,移动支付加速普及。在移动支付风险形势更加严峻的同时,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也有所提高,持卡人的日常消费习惯和安全偏好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

超过50%的手机诈骗通过社交账户进行

“我们依靠由95家成员机构组成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通过其成员合作伙伴的微信公众账户、官方网站和应用客户端的23个渠道和77个移动互联网门户进行在线调查,收集了10万多份有效问卷。”报告起草人之一、中国银联风险分析师王宇表示,在公安部经济调查局和网络安全局的指导下,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在三个月内完成,调查结果具有广泛代表性。

约13%消费者遭遇支付欺诈 近九成无法追回损失

调查显示,今年约有13%的受访者经历过网络欺诈并遭受损失,比去年高6个百分点,男性比例比女性高3个百分点。超过50%的手机欺诈是通过社交账户进行的。与此同时,消费者还受到多种犯罪活动的威胁,如在手机中植入木马或接收伪基站信息。

根据调查数据,54%遭受网络欺诈的受访者损失不到500元,20%损失超过2000元,比去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就年龄而言,超过四分之一的50岁以上的受访者遭受的损失超过2000元,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受访者,而近70%的20岁以下的损失低于500元。

“2015年,社会账户欺诈、信用卡取款、消费者退款和伪基站发送欺诈短信等欺诈手段更加突出。移动支付安全应该是支付产品客户体验的首要考虑因素。”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小寒表示。

根据调查,近90%遭受网络欺诈的消费者没有得到有效补偿。在网上支付欺诈和损失的调查中,很难追回损失,只有4%的损失被全部或部分追回。绝大多数消费者自己承担所有欺诈损失,高达88%。

袁小寒认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准入管理、网上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要行业利益相关者的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创新将考虑更多的安全因素,使持卡人能够真正放心地支付。

82%的受访者使用手机完成支付

尽管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但调查显示,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正在逐步形成,月平均移动支付消费金额和频率较去年有所增加,实物消费和虚拟消费均较去年显著增加。

根据该报告,82%的受访者使用手机完成支付(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以手机支付在个人网上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51%的受访者占到了手机支付交易的一半以上。从支付偏好来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热衷于移动钱包客户端支付。与此同时,用手机支付实物商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3%,但与2014年相比略有下降。充值支付等虚拟商品消费比重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约13%消费者遭遇支付欺诈 近九成无法追回损失

“随着行业内各方在支付领域创新步伐的加快,持卡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无论是大还是小,在不同的购物场景中选择安全方便的支付方式。”袁小寒表示,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男性在大额消费上更加自由,而女性在1000元以下消费的频率更高。从年龄分布来看,95后的年轻人更喜欢虚拟账户的余额支付,75后的年轻人更喜欢产品种类最多的手机支付,40岁以上的中年人更喜欢网银支付的大额和安全功能。

约13%消费者遭遇支付欺诈 近九成无法追回损失

短信动态验证码是最常见的安全验证方法

在反映移动互联网支付领域各种安全问题的同时,调查还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行业各方消费者安全宣传活动的开展,消费者的安全支付意识日益增强。根据调查,87%的受访者认为付款时需要核实。其中,76%的受访者习惯于通过手机短信动态验证码来确保支付安全。就对使用短信验证码的态度而言,66%的人选择在每次网上交易中使用动态验证码来保护支付安全,这一比例在最近两年有所下降,而22%的受访者认为应该设定个性化限制。在大型和小型支付场景中,消费者在不同的交易场景中对安全支付有不同的需求。此外,新的支付验证方法逐渐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例如,13%的消费者愿意尝试指纹等生物识别方法。

约13%消费者遭遇支付欺诈 近九成无法追回损失

王宇表示,根据调查,自2010年以来,习惯使用手机动态验证码进行支付安全验证的受访者数量逐年增加。今年,这一比例比2014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比2010年增加了近两倍。

随着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网上支付安全手段不断丰富。袁小寒介绍说,近日,中国银联会同商业银行和相关手机厂商推出了“云端支付”相关安全支付产品,同时与发卡银行合作提供相关保障措施,让持卡人购物时不再担心安全。

袁小寒建议,当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时,他们应该在手机上安装官方安全软件,以预先检查病毒。如果你发现你的手机中毒了,请不要重启手机。你应该去你手机的专业售后服务部门,请专业人员重新安装系统,以根除手机病毒。另外,用户可以选择与基金保险相匹配的支付渠道,或者考虑购买基金保护保险等相关类型的保险,损失可以通过保险渠道进行追偿。

标题:约13%消费者遭遇支付欺诈 近九成无法追回损失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