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25字,读完约8分钟

自2010年至2015年,长河公司主要在海外进行了11次大规模收购,交易金额约为2604亿港元。被收购的资产主要有电网公司、水务公司、燃气配送公司、垃圾处理公司、电信公司、铁路车辆租赁公司、停车场设施公司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政府监管的行业。收购地点涉及英国、新西兰、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爱尔兰,这些国家在英国拥有最大的资产,包括6笔主要交易。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李嘉诚

在这一轮中,李嘉诚的全球资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逃离”还是“重新布局”。各方都不清楚。陈全面梳理了昌河集团近几年收回900多亿港元的13笔交易和海外投资2600多亿港元的11笔投资,还原了李嘉诚阔步前进的真相。

尽管仍处于舆论的巨大漩涡中,“亚洲首富”李嘉诚继续保持

以“坚定的决心”。10月4日,李嘉诚的电力工业公司宣布,将与其关联公司长江基建(长江基建)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2.88亿欧元(约合3.24亿美元)的价格,共同收购葡萄牙风力发电公司伊比利亚风电集团(iberwind group)。电力工业相信,此次收购将为李嘉诚的合资公司开辟一个可再生能源平台,这与集团投资全球电力基础设施的战略是一致的。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不久前,一向以“爱国商人”自居的李嘉诚近日饱受舆论压力。9月12日,《瞭望智库》发表文章《不要让李嘉诚跑了》,质疑李嘉诚近年来不断出售内地房产和资产,并希望在中国经济放缓之际离开中国,将财富转移到欧洲。此后,新闻继续通过网络平台发酵,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媒体,批评和质疑的声音时有所闻。甚至在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也特别重申了中国的投资政策和环境。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9月29日,沉默不语的李嘉诚终于坐不住了,通过长江和记黄埔实业有限公司(“长河”)和长江实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常棣”)发表了声明。在这份长达三页的声明中,李嘉诚表达了他的核心意思:他没有撤资,而是根据经济形势重新配置了国内外资产;在减少内地房地产投资的同时,加快了内地零售业的布局;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在全球52个国家投资各种业务。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在媒体和研究机构对李嘉诚撤资行为的是非之争中,陈希望能理清长河区近年来一系列重大行动背后的原因,理清更清晰的逻辑,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李嘉诚的真实意图。

出售的主要原因是:产量下降和利润实现

据国内媒体报道,李嘉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出售内地资产。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昌河百货的公司通过13次销售或降价交易,在内地兑现了约309亿港元,在香港兑现了至少600亿港元。详情见下表。

表1 .长河公司近几年(包括内地和香港)主要出售或减持交易清单:

在昌河百货上述13笔交易中,8笔为商业地产,包括6笔内地地产和2笔香港地产。这多少意味着李嘉诚对商业地产,尤其是内地商业地产的前景持悲观态度,这可以从李嘉诚的上述言论中得到进一步证实。“过去两年,本集团对全球房地产业务持谨慎态度,此外,内地部分城市房地产出现了供需失衡的风险,因此减少了土地购买量”。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通过分析上述交易的出售动机,我们可以看出李嘉诚主要出售三类资产,第一类是项目收益率下降或不理想的资产;第二类是已经盈利并有理想估值的项目;第三类是通过出售项目给空留下未来资本运营的空间。

具体而言,第一类项目包括出售广州市西城区都汇广场、亚洲集装箱码头的权益以及和记黄埔和香港电力的股份。以广州市西城区都汇广场为例。西城都汇位于广州荔湾区黄沙地铁站顶部。它的开业已经推迟了五年。经过六个月的运营,投资并没有改善。许多商店仍然是空,现有的商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减少租金。2013年8月,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以32.68亿港元将其出售给离岸公司gcref收购22 limited。削减港灯的股份,主要是因为“政府有意削减港灯和中电的准许利润,而研究显示两间电力公司的准许利润可由现时的9.99%减至6%至8%。”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第二类项目包括出售东方惠晶中心、南京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北京盈科中心、盛邦国际大厦、长源集团股份(报价600525,咨询)等。以南京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为例,昌河部Ara资产管理公司于2009年以19.5亿港元收购,并于2014年底以38.4亿港元出售。五年来,这栋楼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年均收入接近20%,这还不算租金收入。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李嘉诚出售的最后一类项目相当特别。项目本身的利润并不高,甚至低于市场估值,但它为空未来的资本运营留下了空间。这些项目包括出售沃森的股权和出售重庆大都会广场。最典型的例子是出售沃森的股权。2014年3月,淡马锡认购了屈臣氏控股24.95%的间接股权,收购价格仅为440亿港元,低于市场估值。然而,在淡马锡的帮助下,不仅和记黄埔的股价得以提振,两年后沃森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也将获得更强有力的支持。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从以上分析来看,李嘉诚对某个行业的项目销售并不乐观。相反,每笔交易都有明确的目的、想法或长期计划。

资产重组:追求稳定回报和风险分散

李嘉诚正在出售许多内地和香港的项目,与此同时,他也在密切关注昌河部门资产的再分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基建”)走在了前列,而李泽钜是长江基建的董事长。据媒体报道,作为李嘉诚的接班人,李泽钜有意将“长江基建”打造成增长和未来的“新旗舰”。根据公开信息,陈将昌河部近年来的海外收购情况整理如下。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表2 .长河公司近年(2010-2015年)重大海外收购项目列表:

根据上述统计,2010年至2015年间,长河公司主要在海外进行了11次大规模收购,交易金额约为2604亿港元。被收购的资产主要有电网公司、水务公司、燃气配送公司、垃圾处理公司、电信公司、铁路车辆租赁公司、停车场设施公司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政府监管的行业。收购地点涉及英国、新西兰、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爱尔兰,这些国家在英国拥有最大的资产,包括6笔主要交易。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对于这些海外资产的收购,李泽钜在《长江基建》的年报中多次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李泽钜认为,集团目前的主要目标是寻求能够提供强劲、定期和稳定现金流的投资机会。因此,在投资场所的选择上,长江基建更青睐具有契约精神、法律清晰透明、金融体系健全、欢迎海外投资的成熟市场;就行业选择而言,有四个标准:(1)有一个监管框架和长期合同作为基础,以确保未来回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能够提供即时现金流和利润贡献;(3)属于集团经验丰富、熟悉的类别;(4)能与长江基建子公司或长江集团其他成员公司产生协同效应。根据上述标准,能够提供稳定现金流和利润来源并受政府监管的公用事业行业是目标的最佳选择。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在收购方式上,昌河部门在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时倾向于进行小规模投资,以加深对相关业务的了解,积累经验,在当地建立联系网络,增加对监管框架的了解。当管理层掌握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他们就会在当地市场寻求更多的收购机会。

以英国市场为例。2004年,长江基建收购了规模相对较小的剑桥水务,并首次进军英国市场。由于对当地的商业环境感到满意,本集团开始在当地积极寻求更多的投资机会,并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收购了北方天然气网和南方水务。随后,长江基建显著加快了在英国的扩张步伐,在2010年收购了英国海底电力公司,并将英国的投资组合扩大到发电领域。

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随后,相继进行了收购,包括2010年收购英国电网,2011年收购诺森伯兰水务,2012年收购威尔士西部公用事业公司。目前,长江基建是英国最大的海外投资者之一,供应英国约30%的电力。其天然气分配网络服务于当地22%的人口,其供水业务和污水处理服务覆盖了英国约700万人。它曾被描述为“购买整个英国”。

收购这些公用事业资产为昌河部门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根据公开资料,这些项目的收益率一般在8%以上,有些甚至可以提供15%以上的收益率。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受宏观因素的影响较小,即使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此外,多样化的地理和工业分布也在分散风险方面发挥了作用。

从周期性的房地产行业到更稳定的公用事业,从关注中国的业务分布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昌河百货显然寻求押注于未来更稳定、更可预测的业务,这可能也包含李嘉诚对经济的看法。

标题: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