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4字,读完约2分钟

1999年5月9日,广州各大学的学生们走上街头,抗议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新闻记者李洁军/摄影

当时,国内的报纸以巨大的版面报道爆馆事件。

游行队伍的口号文字已经被雨水淋湿模糊了。

学生们炸毁中国大使馆是炸毁中国的口号。

学生们在校园里做游行的口号。

爱国的热情需要振奋的怒吼,你知道自己有多爱国家。

90年代的大学生,有人评价他们没有理想,不知道爱国。 但是大学生们在美国轰炸了我的驻南大使馆,让有这些观点的人闭上了嘴。

说话。

那天,广州10万所大学的学生在街头抗议

红着脸,粗着脖子,眉毛模糊

陈小峰(当时是暨南大学一年级学生)

采录新快报记者陈炳锡

十年前的“世界红十字日”,山姆叔叔把我的驻南大使馆定为“精确的误炸”,国民很生气。 广州10万大学的学子涌向街头,从四面八方涌向“63楼”- -广东国际酒店、北约成员国领事馆最多的地方,抗议游行。

吼起来才知道自己有多爱国家

这一天,在暨大游行队伍中,“陈小峰”举起手臂高呼“中国主权,不可侵犯”。 怀着悲愤的他,耳朵里红脖子粗,眉目模糊,只留下明确的大嘴,呈“o”的形状。

一开始,呼应的人寥寥无几,有些人暗笑。 “炸毁大使馆不是国破家死,这位哥哥很兴奋。 ”。

渐渐地,他发出嘶哑的声音,怒号依然在继续。 渐渐地,不知为什么,球队的示威口号跟着,整齐,大声,浑厚。 最后,收不回来,变成真正的怒涛。

回来了,《陈小峰》总结了两点:很多人的爱国热情,本来就需要激励。 吼,你知道自己有多爱国家。 他说,这是示威游行给他的意外认识。

其实,“陈小峰”不叫“陈小峰”,叫陈峰。 1999年,他还是一年级学生,现在已经退休了他为了“强调”那个“年轻有活力的愤青自己”,特别要求记者以“陈小峰”的名字讲述故事。

1999年5月8日下午1点多,正好在校园午休的黄金时间,“陈小峰”和他的室友们被困在宿舍见了周公。 突然,一个兄弟大声在门外喊“大使馆被炸毁了”。 发呆,梦中人不这么认为。

标题:【要闻】使馆被炸 引爆学子怒潮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