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4字,读完约3分钟

内蒙古巴林左旗有全国有名的扫帚苗栽培基地、蒙东和东北地区最大的扫帚苗集散地、全国有名的扫帚交易市场。 但是,如何使扫帚苗这一以前流传下来的产业变得优秀来实现产业变革的升级,是长年以来困扰内蒙古巴林左旗产业迅速发展的“瓶颈”。

巴林左旗委员会常务委员、推进部长、巴林左旗扫帚苗产业快速发展专业推进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树友立足扫帚苗产业的现状,强调问题的方向,不革新组织方法,就要阐明快速发展的课题,推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实效

马树友带领员工深入调查分析后发现,扫帚苗产业以高速发展、产量高、质量好的扫帚苗原苗为基础。 以往,栽培家是“自留种子”,品种单一,而且原苗产量低,质量差。 比较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他们革新了良种的普及方法,走上了“地方科学研究院+当地良种繁殖”的道路,制作了良种繁殖宣传这一复印件。

因此,他们从旗农牧、供销和科学技术等部门抽出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优良品种繁殖宣传小组,与国家高粱研究中心河北高粱分所、黑龙江省农科院、赤峰农科院等国内知名科学院对接合作,与巴林左旗气候 2019年全旗种植了20万亩高质量的扫帚苗,与栽培家的“自留种子”相比,单产提高了25市斤,每户增产近1200元。

生产能力来了,需要革新产品的研发方法。 林左旗采用“大学+专业团队+强化训练”的方法,推进产品研究开发和捆扎技术的普及,实现“从普通扫帚向精品扫帚转换,从精品扫帚向艺术扫帚转换”。

林左旗邀请赤峰学院的美工团队,策划产品种类方案,将方案交给巴林左旗捆扎匠进行微细加工,开发精品扫帚、葫芦、杯刷、保健拍拍、发痒、家庭、摆设、烫金、动物干支等共计9种创新产品 特别是我国以前传下来的文化和巴林左旗是契丹辽文化发源地开发了两种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马树友细致地选择了团结工匠,组成了160人的专业团结队,把这些人训练成了“师傅”。 以“师傅”有“弟子”的做法进行“菜单式”的训练。 并综合农牧、科技、工会、妇联、劳动就业、职业教育等各种教育训练资源,组织全旗下员工、农村留守女性、青壮年、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积极参与扫帚苗加工技术训练。 通过现场训练、课程教学等方法,全面提高了加工技术水平。 到目前为止,累计接受了5000人的培训。

在全旗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巴林左旗的扫帚苗产业从“小扫帚”迅速向“大产业”发展。 目前,全旗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原苗7000万斤,仓库能力5200万斤,产能8000万支,标准化加工厂85家,形成全产业链实现10亿元产值的扫帚苗富民产业。

标题:“内蒙古巴林左旗:小小笤帚苗变为致富大产业”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