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2字,读完约3分钟

本网福州5月15日电(记者沈汝发)在福建长乐市郑和史迹陈列馆,有珍贵的文物“天妃灵应之记”的碑。 郑和第七次下洋前刻在长乐上的石碑,详细记载了历史上下洋的目的、经过、成果等。

“是研究郑和下西洋最珍贵的文物”长乐郑和研究会秘书长曾国新表示,各种史料表明,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已达到鼎盛时期。

根据考证,郑和率领200多艘船,2万多人下西洋7次,经过28年,达到30多个国家,达到10万多余里。 “规模之大、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到达国之多、持续时间之长、航海之远、贸易之盛,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东西。 ”。

郑和下西洋的意思是“宣德化柔远人”和“诸番和贸易”。 到处都是中国的丝绸、陶瓷等交换当地特产,赠送给当地国王,以美丽的丝绸为纽带,与南亚、东南亚、东非等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沿线的一些国家跟着郑和的船队访问中国,访问自己的小组。 曾国新说,马来西亚曾经组织数百人访问过中国,沿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流非常密切。

有一个叫“晚占”的晚稻品种,据说原来是福州的稻谷品种,经过海丝之路改良成越南后,又回到了中国。 外国原产的“红薯”也经历了不可思议的海丝之旅。 有一种说法是“一位叫陈振龙的长乐华侨,沿着郑和从菲律宾开辟的航线带回的”。

“福建长乐是郑和下西洋舟师驻地和开洋的起点。 ”。 曾国新说,当时在长乐的太平港,有树林般的楼船,旗帜遮天,郑和船队每次起航,都要集结在这个整训上,冬至以后东北季风来了再开船。

太平港是长乐城西浮峰山下的环状深水港湾。 现在大楼林立,车越来越猛。 但是,根据1984年拍摄的黑白照片,当时这里还是水泊。

太平港的开发相继出现航海遗留。 1988年,地质部门表示对这里的勘探可以挖掘瓷器碎片层。 在之后的开发建设中,挖掘船索、船碇等遗物的人络绎不绝。

《明史郑和》、明郎瑛《七修类稿》卷12《三保宦官》、追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其着作《星槎胜览》等史料也证实了郑和下西洋舟师历史性的驻泊长乐史实。

郑和的影响长乐无处不在,也有全国唯一的郑和信仰。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馆等专家的考证,长乐显应宫供奉的神像“巡航大臣”是郑和。 长乐还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郑和遗迹,街角流传着郑和的传说。

郑和下西洋纪念和发扬拓展海丝道路的精神,长乐市建设郑和广场,建设郑和航海馆、郑和巨雕、三宝亭、太平港帅营、郑和船、祭坛、郑和舟师起锚处等多种纪念建筑景观,建设长乐街头、郑和路、郑和桥、郑和大酒店……、郑和

长乐是中国有名的华侨乡,大部分家都有“海外关系”。 相关人士认为,追随郑和的步伐,更多长乐的孩子回到了大海,走向世界,推动长乐的商业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迅速发展。

第十届郑和开洋节快到了。 郑和及其七下西洋拓展海丝的道路所体现的勇敢开拓和“集钱致富”的商贸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了长乐这个城市的血液。

标题:“福建长乐:见证郑和七下西洋 今日弘扬海丝文化”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