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3字,读完约3分钟

“文化力量”是竞争,另一方面是科学技术意识的竞争。 科学技术可以物化为武器装备,科学技术意识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 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意识的强大,最终通过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水平将自己的影响投影到战场上。 在这方面,甲午战争给我们提供的依然是深刻的教训。

中华文化的重道轻器,总体上缺乏科学技术意识。 最重要的表现是,一是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心理上排斥,制度上限制;二是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没有敏感性,没有危机感,忽视。 列举三个典型事例。

第一件事发生在1793年。 当时戛纳率领英国使团访华,代表大英帝国向清廷送礼。 其中有行星、地球仪、铜炮、开花子弹、自来水火枪、能运载110门火炮的“王”号军舰模型、望远镜、气球等。 戛纳认为这些物品会打动中国君臣们的心,但出乎意料的是清朝君臣们的反应极其冷淡。 清朝名将福康安被邀请参观英国使团卫队的新式火器操作时,他回答说:“意思很冷淡,岸然先生说:‘可以看,也可以不看。’。 这个火器的使用方法不稀奇吧! “”“关于英国人送来的火炮和子弹,清朝的君臣们冷淡地放在圆明园里,但没有被采用。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没有损伤,英军再次被送回伦敦。 英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采用的大炮、步枪、望远镜和主力战舰与戛纳访华时向中国人展示的几乎相同。

第二个事例是关于清军火炮技术的失传。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最早、采用开花子弹的国家( 15世纪后半)。 但是鸦片战争时林则徐和造炮专家黄冠竟然开了一个不懂开花弹技术的大玩笑。 林则徐终于知道英军的开花弹技术时,赶紧组织人力进行研究和模仿。 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发明,时隔三个世纪,中国人第二次从西方引进,当事人对此很高兴。 两三十年后,左宗棠督兵在西征新疆,在陕西凤翔发现了明朝留下的开花子弹实物,不由得恍然大悟。 西方的“进入利器中土国三百多年,当时有人注意此事,什么到达岛族纵横的大海,几十年以我为荣”。

第三个事例是清初火器专家标记的故事。 梓发明了也被称为连珠炮的连珠炮,装备了弹匣,记载着可以储藏28发火药铅丸。 有些人被称为早期的机枪,有些夸张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武器当时确实很先进。 可悲的是,他制造连珠枪后,不敢献给政府,不敢让清军录用。 原因是什么呢? 他晚上做噩梦,在梦里斥责他:天上有好生之德,这武器杀伤力太大,你的后代一个也不留。 结果,这把连珠枪真的没传过来。 这是非常典型的文化抑制技术迅速发展的例子。

知道这些事例,我们一定能理解为什么当年北洋海军成为军队后,技术和装备停止,不到几年就被日本海军超越,舰速、炮速、子弹的威力达到了日军的严重局面。

反省甲午战争,到底是什么触动了我们的神经,什么能增强我们的战术理性? 精神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因“文化力量”的胜负是更深层次的竞争。 文化自觉是根本自觉!

作者的介绍

皮明勇军事科学院科研领导部部长、少将军衔、研究员、军事战术学博士课程学生领导。 曾任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军事科学院第一届叶剑英科学研究奖获得者。 着有《中国近代军事改革》、《湘军》,参与《现代防卫论》、《战术学》等的编纂。

在甲午战争中,对于中国的散沙,日本表示了“举国一战”的决心。 1894年9月,明治天皇把日军的据点转移到了靠近中国的广岛。    

上一页 1 2 3 4 上一页 1 2 3 4

标题:“军科院少将皮明勇:甲午战败实为“文化力”之败”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