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4字,读完约2分钟

本网北京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于3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了重要演讲。 演讲的一部分总结如下。

北京时间10月3日11点,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了演讲。 拍摄:蔡靖骏

20年前,我访问了贵国,亲身体验了印度尼西亚的迅速发展状况和丰富多彩的自然和文化。 指挥了20年,那时的情景就像昨天的事,依然历历在目。 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大地,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两国关系的旺盛活力,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近年来,在苏西洛总统的领导下,印度尼西亚人民团结一心努力,打开了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稳定、国力繁荣的良好局面。 我衷心祝愿印度尼西亚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继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交流的过程中,两国人民共同撰写了交流多的华彩乐章。 正如中国家喻户晓的印度尼西亚民谣“美丽的梭罗河”所说,“你的源泉来自梭罗,万重山送你,汹涌的波涛远去,流向大海”。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发展迅速,像美丽的梭罗河一样,翻山向海奔流,经历了非常平凡的历史。

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代,两国人民克服了大海的阻隔,打开了来往的大门。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进行了7次远洋航行,每次访问印度尼西亚群岛,在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留下了足迹,留下了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历史佳话,许多至今流传着。 几百年来,浩瀚的大海不妨碍两国人民的往来,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 满载两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通过有无,传播友谊。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以来自爪哇的奇珍异宝为形象描述,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陈列着许多中国古代瓷器。 这是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生动例证,是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邻”的真实解释。

在上世纪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两国人民始终相互同情、相互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印度尼西亚是最早与中国建立邦交的国家之一。 1955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与其他亚非国家携手合作,共同提倡在万隆会议上以和平共处、寻求异同为核心的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至今仍是国与国共存的重要规范,为推进新的国际关系建设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历史贡献。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于1990年实现了邦交恢复,2005年建立了战术伙伴关系,两国关系由此进入了新的迅速发展期。

标题:“习近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实诠释中印交往”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