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8字,读完约5分钟

居延古城遗址康建国摄

90多年前,在中国北方边境的额济纳沙漠,出土了被称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之一”的居延汉简。从那以后,居延在国内外都很有名。居延遗址群面积大,历史悠久,文化遗存种类繁多。从目前的行政区划来看,它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而以黑城、大同市和嘉曲塞为核心的重要遗存都位于额济纳旗。

走进草原上的丝绸之路——对额济纳居延遗址的再认识

丝绸之路大道

在史前新石器时代,居延就有人类频繁活动的痕迹。先秦时期,居延是乌孙的活动区域,秦代居延成为大月氏的牧场。汉武帝看到“居延”这个名字的时候。“居延”一词是匈奴语,“水镜诸”的意思是弱水和流沙。汉代居延地区是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也是汉政府防御匈奴的战略屏障。泰山第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富博将军卢博德为羌布氏。他在居延地区扎营,修建了路障、烽火台等军事设施,并在居延建立了一座姓氏府,在建水建立了一座姓氏府。东汉时期,在凉州管辖的居延地区建立了张掖居延县。建安末年,汉献帝在此设立西海县,行政公署仍在居延地区。

走进草原上的丝绸之路——对额济纳居延遗址的再认识

出现于汉代的丝绸之路把居延作为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在穿过河西走廊的绿洲丝绸之路后,其中一条路线是从甘肃向北穿过居延地区,然后从这里到漠北。在今天的沙漠南部地区,还有一条丝绸之路穿过草原,从东向西延伸。它从东部地区的辽中都城和上都城,到西部的元大都和上都城,经过吉宁和黄河北岸的河套地区,再向西进入居延地区,然后从那里向北弯曲。从沙漠南北的地理位置来看,居延地区是穿越茫茫戈壁最便捷的交通节点。乘客和大篷车在前往戈壁、草原深处、然后前往中亚和欧洲之前,必须在这里准备补给。

走进草原上的丝绸之路——对额济纳居延遗址的再认识

唐代的居延地区是农牧文化的交融地,是北方草原人穿越“巍峨可汗路”的唯一地方。政府在这里建立了一支“宁口军”,以领导居延的军事事务,建立一个大城市,保卫北方的少数民族,如土耳其人和维吾尔人,为返回的土耳其人和维吾尔人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家园,也为丝绸之路上经过的商人提供一个休息和中转的地方。著名诗人王维曾经来过这里,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走进草原上的丝绸之路——对额济纳居延遗址的再认识

古老的沙漠城市

西夏至元代是继汉代之后居延地区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西夏在居延建立了黑水镇燕军师,并继续与西域乃至遥远的欧亚大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凯尔·波罗从西域经过这里来到商都。在他的游记中,他说这里的城市叫做“伊吉奈”,这说明了草原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发展和便利。一机乃路总局总部设在西峡黑水市。它的城市遗址从最初的一个扩大,形成了今天看到的黑城遗址的规模。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元代西夏黑水城和沂沭乃路城的基本形态和布局。

走进草原上的丝绸之路——对额济纳居延遗址的再认识

西夏元时期,居延的农业非常发达,留下了许多农田和运河遗址。在这一时期,宗教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寺庙、宝塔和其他宗教建筑随处可见。今天,当人们去黑城地区调查时,他们可以从远处看到沙漠中的城墙和矗立在城市角落的白塔。这座黑色的城市从东到西长421米,从北到南宽374米,有夯墙,剩余高度为9米。它的平面是长方形的。大门的东西两侧设置错误,广场瓮城在大门外。城市的四个角落都有向外突出的圆角桌子,城墙的外壁被19个马脸包围。西北角的墙上有五座白色的佛塔,上面盖着碗。两排白塔,从北到南覆盖着碗,保留在城市的西北角,总共12座。西南角有一座穆斯林礼拜寺,南墙外有一座白塔,上面盖着碗。这座城市有四条东西向的主要街道和六条南北向的道路。大多数商店和住宅建筑都位于街道的两边。佛教寺庙遗址散布在整个城市。在东门外,有大量的住宅遗迹。在城市的南面,有一条从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干涸的古河床。

走进草原上的丝绸之路——对额济纳居延遗址的再认识

东方回归文化

突厥人东归是居延地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500多名迁移到伏尔加河地区的图尔库人在阿拉博·珀尔的领导下回到了中国,这拉开了数万图尔库人回归祖国的序幕。雍正九年(1731年),额济纳河流域被指定为突厥部的驻地。在甘龙年间,在沃巴斯汗的领导下,4万多突厥人到达新疆伊犁。从此,伊犁河和额济纳地区都成了土耳其政府的牧场。在丝绸之路上重返东方的壮举,显示了祖国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天,举行各种各样的地方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回归,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回归文化。

走进草原上的丝绸之路——对额济纳居延遗址的再认识

自古以来,居延地区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地方,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88年,居延遗址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居延遗址作为内蒙古重要的文化资源,为新时期“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支撑。

职责:吴迪

标题:走进草原上的丝绸之路——对额济纳居延遗址的再认识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