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72字,读完约8分钟

作为一种战略,“互联网加”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转型升级,但“互联网加”需要多种商业和生产模式来实施。在连接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的各种中间媒体中,生态为一,平台为一,o2o为一,工业4.0为一。然而,作为一种可与“互联网+”相提并论的策略,目前只有工业4.0可用。在各国促进产业升级的策略中,中国有“互联网+”,德国有工业4.0,以色列没有科技创业,美国也在谈论美国制造业的复苏。以色列和美国的发展将在其他文章中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中国“互联网加”时代的行业4.0。

再说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工业4.0

至于“互联网+”和工业4.0,伟哥认为这是包容和包容的关系。前者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导向方向,而后者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至少是近年来产业发展的一个相对合理的趋势。尽管德国工业4.0在战略上也存在,但它在内容和内涵上比中国的“互联网+”差得多,这可能与中国的国情有一定的关系。

再说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工业4.0

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制造领域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工业4.0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另一方面,“互联网+”是一个推动和推动传统企业网络化的政策内容,需要大量的政府干预,这决定了“互联网+”的复杂性。如果把“互联网加”看作是《易经》,那么工业4.0只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对大多数人来说,“互联网加”是一种方法论,而行业4.0是实现“互联网加”的具体操作模式,最终结果是实现整个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再说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工业4.0

让我们再来谈谈工业4.0

尽管人们在谈论行业4.0,但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解释它的内容,更多的人因为“互联网+”而接触到行业4.0。德国工业4.0指的是使用网络物理系统(cps)来数字化和智能地提供、制造和销售生产中的信息,并最终实现快速、有效和个性化的产品供应。工业4.0的出现是数据和智能,其核心内容是目前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在强调的联系。

工业4.0的概念包括从集中控制到分散增强控制的基本模式转换,目标是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模式。意义在于,在行业4.0模式中,传统的行业边界将会消失,各种新的活动和合作形式将会出现。这使得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发生变化,产业链分工也将重组。

关于工业4.0在中国的进展,2014年2月9日,由德国工业4.0研究机构、中国相关机构和德国企业组成的青岛中德“工业4.0”促进联盟在青岛-青岛西海岸新区建立了第十一个国家级经济新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工业4.0”联盟。同年11月4日,在第16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第一条工业4.0装配线展出。

为什么工业4.0诞生于德国

为什么德国首先提出工业4.0?这与德国的精密工作有关。在蒸汽时代,欧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核心,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德国也是那个时代的领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大量军事产品的需求使德国的制造业实现了快速飞跃,其设计、R&D和生产都高速增长。二战后,它基本完成了第二次技术沉淀,德国也进入了工业3.0时代。

再说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工业4.0

后来,汽车工业在德国最为发达。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汽车行业代表着科技含量最高的行业,现在它并不落后。德国一直掌握着高科技含量的制造技术。德国和日本的车间设备是世界上从所有国家进口最多的,它们不仅有能力制造产品,而且有能力设计和开发设备和生产线。工业4.0的内容是基于智能的,它也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德国没有让工业更接近互联网,而是将物联网元素整合到工业4.0中,这实际上是“互联网+”的另一种形式。

再说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工业4.0

工业自动化是工业4.0的基础

行业4.0是中国企业在大数据革命、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智能和产业化相结合来提升和升级的重要途径。中德“工业4.0”联盟建立后,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投资1亿元在该地区试点部分企业,未来将逐步升级企业的“工业4.0”。

工业自动化是德国启动工业4.0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主要在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领域。目前,在德国和国际制造业中广泛使用的“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特殊计算机系统,它将机械或电气元件完全嵌入受控设备中。数据显示,这种“嵌入式系统”的市场收益每年高达200亿欧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400亿欧元。

再说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工业4.0

事实上,中国大多数制造企业都没有这个基础。伟哥的朋友所在的一家建材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德国进口了非常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但是,由于当时工作人员的操作素质和急于上线,所有的全自动设备最终都变成了半自动设备,目前仍在使用。显然,这样一个生产车间携带工业4.0实现转型升级是不现实的。

中国的行业4.0

可能得益于“行业4.0”联盟和自身的探索,海尔在今年3月实现了工厂互联,一些生产车间已经从过去的b2c生产模式转变为c2b模式。用户在采购时可以随意选择零件,采购清单直接进入生产车间,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线根据清单直接组装。用户在购买商品时给出以下说明。当交易完成时,指令被交付,并且从接收指令开始组装。消费者购买的过程是一个人机交互的过程,交互的结果是生产出用户选择的产品,这也是行业4.0的内容。

再说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工业4.0

海尔的生产模式已经从“企业制造的空调”转变为“用户制造的空调”,继承了互联网时代用户个性化需求和订单的创新和颠覆。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空钥匙的颜色、样式、性能和结构,并定制空钥匙以满足个人需求。过去,我们谈论的c2b模式是营销,互联工厂真正实现了“你所见即所得”的模式。海尔空智能互联工厂允许用户参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全过程。用户不仅是产品的“消费者”,也是产品的“创造者”。

再说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工业4.0

在互联工厂中,海尔参与了“组装智能机器人(报价300024,咨询)集团”项目,这是一个安装在外部机器前的空智能机器人社区:它可以是安装在外部机器前的5套机器人的空协作组装。由此可见,智能生产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人机交互,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伟哥不知道海尔在智能物流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步,但从海尔目前的互联工厂来看,海尔的古德也在朝着智能物流的方向发展,这将在未来与智能生产形成一个完美的连接,整个海尔将是一个工业4.0生产运营模式。

中国工业4.0的另一个方向

与海尔互联工厂不同,富士康正在探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并已取得初步进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也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生产设备的自动化,这可能需要结合更多的技术,甚至集成3d打印技术。目前,生产车间中的机器人主要是智能手臂设备,可以完成一些高精度的电子电路装配工作,可以代替人工的不太复杂的工作,以及高临界污染的工作等。

再说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工业4.0

自2007年以来,富士康一直在开发自己的工业机器人,现在它每年可以生产1万个机器人。富士康的两个制造机器人的工厂有1600名工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完成10多项不同的生产任务。事实上,由于技术因素的影响,国内很多机器人商是购买各种零部件的组装商,而不是整个产业链的制造商。

目前,富士康开发的机器人用于富士康自己的制造,将来可以为其他制造企业提供定制生产服务。目前,商业自动化市场被日本的fanuc和美国的abb机器人等巨头所垄断。总部位于曼哈顿的专利咨询公司Envision ip显示,就生产和装配线上使用的机器人专利而言,富士康只能排在应用材料、ibm和本田汽车之后。

虽然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将智能手机等硬件装备在全自动生产线上,生产周期短,不划算。这意味着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工人的灵活性仍然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富士康没有产销一体化流程,没有供应链的逆向设计,或者主要侧重于制造,将来也可能侧重于销售合作,这使得Real Industry 4.0难以实现。然而,富士康在自动化设备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新一轮工业互联网浪潮中,富士康在定制机方面的设备产能将进入一个红利期。

再说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工业4.0

自从中德两国形成“工业4.0”联盟以来,中国与工业4.0形成了不解之缘。在下一个“互联网加”战略中,工业4.0将改变中国的许多传统制造业。同时,工业4.0带动的产业升级也将为中国“一路一带”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更多保障。

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工业4.0只是开始。中国“互联网+”的最终结果将是+全球化。

标题:再说工业4.0——“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工业4.0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