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7字,读完约8分钟

面对突然的全国性“抢盐”风潮,全国媒体不期而遇地采取了一致的报道方针。 17日,直接打击了全国盐抢夺现象。 18日及时发表了政府的反应。 包括盐业的充分保障方法,邀请专家普及公众的防辐射知识。 19日,深入挖掘了“抢盐”的原因。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清华大学信息传递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媒体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即使来了“谣言”,也很着急,也很着急。

直接加盐

疯狂的故事“盐其实”很多

据记者整理,关于这种抢盐潮的最早信息现在是3月16日凌晨2点36分——搜狐网转载了《东方早报》的复印件《美国人开始买碘化钾》,说的是美国。 17日上午,没想到全国各地突然发生了“抢盐”的暴风雨。

对于这一突发事件,媒体没有回避,第一时间冲进前线,真实记录了这一特殊情况。

北京电视台和北京广播电台的许多专栏第一次开始报道“抢盐”现象。 在北京电视台播放的《北京信息》、《首都经济报道》等栏目中,北京电视台的《信息》、《一路畅通》节目报道了市民抢盐现场:成风排队的盐买家、大包里提着盐袋的人、超市里也有空架子……镜头是人们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随之,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谣言的消除。 在此期间,媒体采取温和态度:不断提醒市民,这是“谣言”,不可轻信。

17日,北京收视率最高的广播节目《一路畅通》以轻松愉快的广播方法,与听众一起讨论了“抢盐”。 当天和听众交流的主题是“盐过实”,很多听众偷自己送来的盐读了邮件和信息。 是买了一盒盐,还是匆匆发给没买盐的邻居朋友们,用闲聊的方法通知市民。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本报也在17日刊登了“食盐供应充足,价格不上涨”的原稿,不仅在第一时间追赶了中盐企业的应对,还结合北京的落下点,警察的提示和健康的注意,很好地把握了报道全面、稳定的主线。

第二天,在18日的报道中,“抢盐”依然是各种信息节目中最重要的信息,但复印件发生了变化。 《首都经济报道》的记者再次进入全市各超市,但架子上有盐,没有买盐的队伍,买盐的人数减少了一半。 这时已经有人开始陆续还盐了。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到了22、23日超市又排了长队,但不是买盐,而是拉盐。

尹鸿评

实际记录事件现场是信息的首要责任。 其实“抢盐”是负面信息,反映了国民脆弱、政府新闻尚未完全透明化等诸多不利的社会现象,但国内媒体并未回避,正在恢复现场。

传达消息。

官方硬新闻稳定市场

在“抢盐”暴风雨迅速袭击后,商务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立即行动,传达政府消息的最有效平台是媒体。

各地媒体在第一时间公布了“抢盐”的政府措施。

中新社17日下午发布了“全国囤积食盐潮中盐,确保市场供给”的信息原稿。 中国盐业总企业已经成立了应急事业指导小组,启动应急事业机制,要求各地盐业企业确保食盐市场的安全供给。 然后,有权威的说法告诉市民我国的食盐大部分是矿盐,供给充分,没有被污染。 这篇信息原稿迅速向全国媒体广播,转载刊登。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各地电视台、新闻也马上派遣记者,用镜头和笔记录了政府如何确保盐市场的供给。 从17日深夜到18日凌晨,央视记者晚上,继北京盐业企业之后,前往全市的超市、社区便利店,紧急采购盐。 在18日的《晨报天下》节目中,市民看到“深夜送盐进入社区”和“吃食盐深夜进入北京超市”的信息,对市民们一时下定决心。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一边调配盐一边作权威发言。 18日的中央电视台在全天多个时间段的节目中,多次播放商务部的约定“我国的食盐供给完全有保障”。 在节目中,记者访问了全国许多城市的盐业供应企业,让最权威的人对全国观众表示“市场上的盐半年就够吃了”。 这样干脆的话,让市民们更放心了。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然后,一元盐瞬间变成10元,再多的话,媒体立即发出了投诉通知。 据18日的《北京情报》报道,市民拨打12358价格的通报平台投诉食盐价格上涨,通知非法经营者,卖高价将受到处罚。

“谣盐”事件的创始人陈某被捕后,各大新闻媒体首次进行了通报,这也再次向市民进行了说明。 这真的只是谣言。

尹鸿评

传播正确的消息、查明真相、解决矛盾、集中力量是软文媒体的重要功能。 在“抢盐”的报道中,这四个方面可以说完美地出现了。

科学知识安抚民心

不仅用政策的道理说话,科学的软件知识也很快成为安抚民心报道的药。

电视台委托专家座谈,报纸召开名医礼堂,继续向市民说明盐与健康的关系。

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达一千字的复印件“没有必要盲目购买食盐”。 文案说:“碘盐能预防核辐射吗? “没有盐吗? “海盐会被污染吗? ”这三个方面,让各方面的顶级专家发表权威意见,碘盐完全不能预防核辐射,我们的海盐没有污染,自然不能吃盐。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当天,中央电视台也播放了“没有必要盲目购买碘盐”的主题,《北京信息》也让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解读碘盐在核辐射预防中的作用薄弱,提醒观众不要盲目服用,过量服用。

尹鸿评

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宁可做细和脚。 事物边缘的角落,全面概括,满足大众所有的欲望,笼罩着他们所有的心。

适时反省

冷眼看事物指出症状

19日,关于这次抢盐骚动的评论、反省开始急剧增加。

在此期间,新华社“新华视点”文案“盐未荒人心慌”折射出了什么? 》被很多媒体转载了。 文案引用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所副所长杨建华的话,说:“听闻谣言折射了相关知识的不足和科学评价力的不足。” 然后文案又援引中国科学协会发表的第八届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数据佐证:年中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抢盐风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评论,指出这次“抢盐风潮”中部分民众表现出的不合理,即使来科普教育也无法处理。 面对恐惧和贪婪等人性的弱点,股票市场上表现为“很多商家借机炒股,炒自己的股票”。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同样,国际在线网站上也转载了“抢盐风波背后的风险思考”的评论。 评论说,“这场风波表明,在中国金融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活跃的今天,应该考虑国内金融资本的行为和国家安全之间的紧密联系。 不仅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通过合法渠道进入国内,它们的活动和作用也值得国内相关部门的关注。 ”。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尹鸿评

不止于表面,通过现象看本质。 媒体人应该比大众更深、更远、更透明,成为照亮大众心灵的灯光,这是媒体的终极目标。

部物语

不停地传“谣盐”

“北京情报”从17日开始持续关注北京发生的“抢盐”。 为了向公众负责,更有效地指导大众恐慌和行为,节目没有把信息的切入点放在“抢夺”字上。 连日来的信息画面没有出现“掠夺画面”,取而代之的是政府权威部门和专门机构的谣言消除声明和一系列应对措施。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北京情报》主编周永萍告诉记者,她得到这个选题的第一反应是“让观众知道最真实的情况”。 节目热线收到了许多超市、批发市场囤积碘盐的消息,周永萍派遣大量记者赶到各“囤积点”,追求“根源溯源”,向各权威部门寻求真相,对此进行报道

【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即使真的有申诉,也要正确有序地应急解决”从一开始,周永萍就明确了报道这件事的基调。

因此,在17日的《北京情报》中,记者从一线拍摄的“抢盐”场景在编制上没有特别的渲染,只在电视上出现。 周永萍说,她希望向公众传达“秩序”的消息,纠正恐慌。

之后几天,《北京情报》分别从“市物价的严格调查”、“市碘盐供求变化”等立场,客观叙述事态发展,把谣言停留在事实上。

周永萍说,从最终出现的节目来看,“抢盐”作为民生板块的一部分,没有包装成重大选题,但参与报道的记者进行了全面采访,承担了媒体应承担的责任。

本版执笔/

记者方芳

周萌邵靖

王岗

制图/李铭

●数据发话

本报统计了169家地方报纸从3月17日到3月23日参与的“盐”的一面数量。 其中,前三天的数据突出了媒体在这一突发事件中不同阶段的不同方面的要点。

17日,在头版发表“偷盐”新闻的报纸有《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本报等22家报纸。 其中20家媒体表示:“库存丰富,不需要追随抢盐。”

151家报纸18日在第一版上强调“盐库储存了足够的市民,没有必要囤积盐”。

19日,73家报纸的头版涉盐中,26%的报纸关注被炒食盐的价格,70%的报纸关注食盐市场恢复秩序,4%的报纸已经关注退盐潮。

标题:【要闻】日本核辐射引起我国抢盐始末:媒体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