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28字,读完约19分钟

近年来,随着全国反腐斗争的深入,隐藏在高校法律外衣下的腐败行为开始显露冰山一角。以校办企业的领导者之一方正集团为代表。2015年1月5日晚,方正集团在官网发布公告,确认魏新、李友、李煜等高管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据媒体报道,正泉控股公司报道称,他们涉嫌利用北京大学平台犯有挪用国有资产、金融欺诈、洗钱和操纵股市等罪行。同时,此次调查事件将校办企业的资产监管摆在了社会的面前。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据估计,目前中国高校企业的总资产接近4500亿元。据有关专家预测,以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几年可能会超过1万亿元。长期以来,这些拥有巨额资产的高校企业的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布局。对于如何监管这些高校国有资产企业,存在不同的意见。绝对权力往往滋生绝对腐败。因此,明确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之外的校办企业由谁来监管以及如何监管迫在眉睫。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大学企业正在疯狂地建造象牙塔,并成为反腐败的重灾区

几年前,没人能想到高校的象牙塔会成为新一轮反腐斗争的重灾区。仅在2014年,全国至少有39名大学领导被立案调查,其中许多人因为对校办企业监管不力而陷入困境。例如,浙江大学前副校长初剑,他以前被认为是浙江大学最富有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利用校办企业转移利益而丢掉了工作。

近年来,笼罩在高等教育机构光环下的校办企业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蓬勃发展。2004年,在中国约15万家国有企业中,近5000家大学企业的总资产为1463.77亿元。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校办企业汇总统计公告》,截至2013年,全国29个省552所高校共有5279家企业,总资产约3538.06亿元。按照地域划分,中国前五名是北京、上海、辽宁、山东和湖北。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位列中国前两位,总资产分别为1176.56亿元和971.20亿元。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截至2014年,仅北京大学一家校办企业的总资产就超过1800亿元,比2013年增长约50%,超过了10年前所有大学企业的总和。目前,中国高校企业总资产接近4500亿元。据苏静传媒首席分析师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几年中国高校校办企业的资产有可能超过1万亿元。

那时候的校办工厂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长期以来,这些资产巨大的校办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重灾区和腐败的滋生地。与此同时,隐藏的是大量缺乏监督的人和那些自我监督的人。

高校腐败可谓触目惊心,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4年7月7日,中央第12检查组指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对校办企业的监管不力。

2014年底,教育部发布专项文件,提出加强高校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学校资产和校办企业的监管,禁止高校(系)和教师非法利用学校资源兴办企业,杜绝一手办学、一手经商的现象。

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侯端民因严重违纪正在接受调查。这是最近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发布的大学官员被开除的消息。在2015年的前三个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网站报告了7起高校违纪违法案件,涉及9人。

深化高校招生管理;加快高校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认真查处国家审计署移交的科研人员贪污挪用科研经费的案件;通过项目抽查的方式强制落实高校的主要责任;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治理在最近召开的2015年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列举了教育部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

到目前为止,作为国有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后一块储备土地,高校办企业尚未统一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高校的企业制度改革跟不上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体步伐,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严重滞后。

事实上,在相关部门的干预下,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确实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设立了不同名称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督体系,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北大方正与正泉控股之间从勾结到争斗再到内幕的丑闻时有发生,方正集团的一些高管还将校办企业的资产视为私人金库,这表明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监管漏洞和管理弊端。

方正集团陷入校办企业存款监管的漏洞

方正集团总部大楼位于北大东门对面,由一扇玻璃窗隔开,高管们可以在办公室里欣赏整个北大校园的风采。北京大学挥之不去的感情总是提醒方正集团的高管们,方正一直在北京大学的金字招牌下生存和发展。

事情就是这样。尽管方正已经改革了十多年,但它始终笼罩在北京大学的光环之下。方正集团成立近30年,以王选教授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起家。在20世纪90年代,方正在激光照排方面至少赚了12亿元,曾经辉煌一时。

在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后,以1998年为分水岭,方正结束了它的好时光,它的经营日益衰退。根据中国保险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截至2003年3月31日,方正集团经评估后的净资产仅为1.5亿元。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财务管理极其松散混乱,盲目多元化,导致坏账侵蚀了该校和企业的大部分净资产。此外,由于方正集团下属企业的诸侯之间的内讧,每隔两三年总部就会出现一次高层人事变动。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当时的动荡为一个叫李友的人提供了一个接管方正的机会。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它利用北大方正的平台展示了资本运营中纵向和横向合作的能力。2001年,方正科技爆发股权纠纷,方正科技管理层试图摆脱方正集团,引入新的控股股东。时任中国高科技董事兼总裁的李由持有方正科技相当数量的股份,并押注方正进一步扩大其在空的资本,并取得了成功。之后,李友接受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志,加入方正。加入方正集团两年后,成为方正重组的主角。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2003年,方正集团的改革正式启动。今年12月,教育部批准了北京大学创始人的改革计划。到2004年6月,方正终于确立了自己的股权结构:北京大学北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方正集团70%的股份,代表管理层的北京赵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30%的股份。

2013年,经过十年的重组,方正集团实现总资产960亿元,净资产339亿元,总收入680亿元,是中国资本市场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当中国80%的学校和企业处于破产或亏损状态时,方正集团曾占据中国学校和企业总资产的50%和总利润的70%。目前,方正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家校办企业,拥有五大产业集团、六家上市公司和3.5万多名员工。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据报道,在过去的10年里,该公司已经向北京大学捐赠了20亿元人民币。但是很难想象没有北京大学的光环,方正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凭借北大的金字招牌,方正不仅重整旗鼓,创造了产业结构重组的动力,还获得了银行的信贷,使方正成为一台提款机。

从表面上看,以李有为首的核心高管团队BLACKPINK是在方正重组后出现的,这似乎是市场精英与校办企业联姻的最佳人选。然而,这个被学院和大学的迷人外衣所笼罩的企业,外人是看不清楚的。一方面,方正凭借其作为大学企业的地位获得了更多的融资和项目机会;另一方面,它实际上是在重组的旗帜下私有化。

2014年11月8日,正泉控股援引北京大学一位未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的话说,北京大学目前仅控制着方正集团及其附属公司14%的资产。据媒体报道,在方正部股权分布图的顶部,李友和郑航部校友李煜、方中华、冯启平通过持有89.67%股份的京华赵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持有方正集团30%的股权。但方正集团前董事长魏新、方正集团创始人元老、北京大学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张朝东仅持有北京赵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33%的股权,难以对前者持有的方正集团30%的股权施加影响。另一方面,方正部的五大业务板块和六家上市公司中,以李友为代表的郑航部成员基本上都涵盖在内,而且大部分都是集团或公司的负责人。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魏欣曾向媒体表示,重组和非重组对彼此没有太大影响。这是因为尽管方正集团一直由北京大学控制,但北京大学无疑是一个开明的管理者。方正始终具有民营企业的风格,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不管魏新的话是真是假,面对资本和内部控制,北京大学似乎无法监管其资产。

江西对姜钟模式的探索是在当地SASAC的监督下进行的

因为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开明婆婆给了姜钟集团管理层一个权利问题,戴上了金项链,让他们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然而,诞生于北京大学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只是名义上的监管,或者说这种监管是由方正管理层空.设计的北大从方正得到的远远少于方正的一群蛀虫偷偷盗用的钱。

如果说方正集团的重组充满了曲折和奇异的色彩,那么由江西省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姜钟集团的重组过程就平静多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据资料显示,姜钟集团被称为江西姜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由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姜钟制药厂和江西医药国有公司附属东风药业有限公司于1998年6月26日资产重组组建,注册资本为2亿元。

姜钟医药集团的原控股股东是江西中医学院,持有99%的股权。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姜钟医药集团行使出资人职责。早在2008年12月,在一次投资会议上,江西省副省长、省国资委主任出席,帮助姜钟集团重组,为姜钟集团重组打响了第一枪。

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指出,江西省国有企业重组是一个大方向,特别是像姜钟集团这样以市场竞争为主的企业,需要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以促进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发展。这是一个大趋势。

2010年5月,江西省国资委正式启动姜钟医药集团股权结构多元化重组。同年9月27日,姜钟集团旗下姜钟制药和中江地产的公告显示,姜钟集团股权转让分为股权分置转让和增资两个步骤,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大连方毅集团和技术研发机构实现管理层参与。

姜钟集团的重组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姜钟集团10%的股权转让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双方于2010年9月15日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于9月16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奖励和现金配售的方式,将其持有的姜钟集团30%的股权授予由24个自然人组成的姜钟集团管理层。双方于9月15日签订《股权激励合同》,并于9月16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第二步,江西省国资委进一步向姜钟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经姜钟集团股东会审议通过,大连方毅集团同意以货币方式增加姜钟集团的资本。本次增资后,一个集团占姜钟集团总股本的27.143%。相关方于2010年9月18日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并于9月20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2009年末,姜钟集团评估净资产18.11亿元,增加值率132.32%。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上述增资后,姜钟集团股权结构调整为:前四名股东江西省国资委、大连方毅集团、管理层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分别占41.528%、27.143%、21.857%和7.286%。此外,江西中医学院持有2.186%的股权。至此,姜钟集团地方国有资产状况有所改善。

在姜钟集团重组过程中,江西省国资委采取了客观、灵活的激励方式,充分考虑了管理层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在公司成立和重组期间,国资委没有直接投入一分钱,基本上是依靠管理层的滚动发展来经营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江西省国资委对管理层进行了股权奖励,钟、董事长等8位高管在此次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得了10%的股权奖励,肯定了管理层20年来的历史贡献。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增强决策的风险意识,还要求管理层必须以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的价格购买20%的股份,并且购买的股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江西中医学院作为姜钟集团的老股东,在改制过程中获得7亿元现金,支持了新校区建设和教学科研发展,改善了办学条件。

姜钟集团的前身是江西中医学院经营的一家小工厂。姜钟集团重组后,随着新资本力量的加入,管理层的积极性和风险意识得到了充分调动。姜钟集团的三大业务领域,即医药制造、保健食品和房地产,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因为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开明婆婆给了姜钟集团管理层一个权利问题,戴上了金项链,让他们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然而,诞生于北京大学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只是名义上的监管,或者说这种监管是由方正管理层空.设计的北大从方正获得的收益远远少于方正的一群蛀虫偷偷盗用的收益。

同一个改革口号,不同的改革操作,当方正集团的几位高管进入协助调查程序时,方正改革的弊端逐渐浮出水面。这时,人们特别关注姜钟集团的重组。一个简单而富有哲理的事实是,坏的机制让好人变得更坏,让坏人变得更坏。好的机制让好人变得更好,让坏人难以立足。

应当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或者可以分类改革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校办企业都由大学自己监管。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然而,问题是我国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缺陷,这可以从我国近80%的校办企业亏损中看出。然而,由于各种问题,诸如方正集团等运营效率良好的学校和企业处于公众舆论的前沿。

虽然教育部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学校和企业应该独立,并在两者之间设置防火墙,以此来理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这仍然是中国大多数校办企业的实际状况。

根据媒体公开披露的信息,在包括NPC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在内的许多大学中,校办企业的负责人往往都有校级领导的身影。浙江大学第一家上市公司浙江海纳上市时,其董事会成员和高管几乎涵盖了浙江大学重点理工科院校的所有校长和秘书。这意味着在对校办企业的监管中,高校在某种程度上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更不用说对校办企业的实质性监管了。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事实上,中国绝大多数大学都是由政府资助的,其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是国家拨款。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仍然等同于政府的下属机构,将高校资产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是国有资产监管的应有之义。只是由于学校本身的特殊性,校办企业已经脱离了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即使从专业角度来看,将校办企业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也是合理的。经营业务不是学校的主要业务,资产监管也不是学校的专长。将校办企业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仅有利于理顺监管体制,铲除腐败土壤,也有利于学校自身致力于科研和教学。因此,进一步明确谁来监管高校企业以及如何监管高校企业势在必行。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其中,生命力和控制是辩证统一的。过分强调活力会失去控制;过分强调控制会失去活力。

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学企业,改制的目的是增强企业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应该放松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国有经济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企业活力要在保证控制的基础上增强。回顾我国高校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是由于脱离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造成的。将高校企业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是避免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的根本政策。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首先,有必要明确谁来监管高校企业,即监管主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今后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企业也不例外。即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原来的SASAC管理人、管人、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国有资本战略和国有资本运营预算的实施载体,旨在保持和增加国有资本的价值。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校办企业应当符合SASAC投资经营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其次,可以进行分类改革。高校企业被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按类别有几种可供借鉴的方式。第一,根据大学企业的地理分布,姜钟模式可以进一步推广并纳入当地SASAC进行管理,社会资本可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引入;第二,根据资产规模,前20所高校的资产超过所有高校总资产的80%,这应该是改革的重点。对于规模大、社会影响大的企业,可以参照四项改革进行试点,选择纳入中央企业,甚至新建一个或几个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第三,根据行业性质,它们与国有企业合并和重组。由于校办企业大多是依托学校科研机构的高新技术企业,合并后高校与企业在技术发明和应用方面的合作应继续进行。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当然,将校办企业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会好起来。成立后,如何实现对校办企业资产的真正有效监管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将校办企业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已经探索了十多年,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经验。然而,对于新招聘的校办企业,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磨合和锻炼。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依法综合治理企业的问题。关于理顺校办企业监管体制的几点思考?什么是真正有效的监督?只有一个答案,依靠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所有重大改革都必须以法律为基础。应将校办资产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理顺校办企业监管体系。目前,校办企业之所以常常成为腐败的温床,是因为它们与法律不相容。

例如,一个校办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由学校领导兼任,这不仅违反了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也违反了《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有关法律法规。根据该法,大学办企业的管理层应由政府国有资产监督部门任命或选定。要真正实现对校办企业的有效监管,首先必须在这方面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坚决杜绝校办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中的法律冲突现象。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对于政府监管者来说,还必须严格遵循《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赋予政府部门的职能,明确国有资产监管的边界。我们不能让校办企业的资产脱离学校自律,落入政府部门滥用权力的新陷阱。

二是从严治党的问题。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的红线和底线是:国有资产不能流失,党的领导不能削弱。

作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一些校办企业的腐败现象令人震惊。将高校校办企业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从严治党,在高校党政领导和校办企业面前筑起一道防火墙,铲除部分高校党政领导利用校办企业转移利益的土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然而,将校办企业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后,从严治党的问题就不容易了,甚至可能更加复杂。

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党委负主要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就党的领导而言,大学办企业与政府监管的国有企业有许多不同之处。如何从制度上理顺政府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和高校党委对校办企业的领导和监督,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是时候下定决心把高校企业纳入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冲走校园里烟雾弥漫的商业氛围,也才能给校园带来一本书的丰富和新鲜;为了让象牙塔里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平静地学习和工作,用心感受大学的学术氛围;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摆脱混乱和腐败,避免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流失。

标题:北大方正等高校企业资产将破万亿:野蛮生长 成反腐重灾区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