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69字,读完约8分钟

你知道稻香村和稻香春的关系吗?你知道北京国际饭店从四星级到五星级的历史吗?一个成功的餐厅品牌有一个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的故事,从进入市场到百年老店。

北京国际酒店

中国人自己的餐馆

1978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后,中国大地正处于等待繁荣的时期,旅游业也是如此。由于需要外汇储蓄,酒店业走在了前列。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中国的旅游业也全面开放。同年7月,为了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国家旅游局党组决定在长安街建设一家中国管理的酒店——北京国际酒店。

舌尖上的品牌故事

按照当时打造国际酒店的初衷,国家旅游局计划将国际酒店打造成为国内星级酒店中的旗舰品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北京国际饭店于1984年建成,1987年12月27日部分建成并试运行,1991年8月18日正式开业。当时,国际饭店隶属于国家旅游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实施,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北京国际大酒店也适时做出了战略调整。1999年5月20日,根据中央政府“政企分开”的政策,北京国际饭店脱离国家旅游局,正式成为BTG集团的成员企业。

进入BTG集团后,北京国际大酒店遵循集团“三加一”(加强企业管理、深化改革、加快调整步伐、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工作方针,形成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现代管理体系,提升了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在调整经营战略和加强系统管理的同时,要加强硬件改造,重点建设会议中心,重新定位细分市场,全面提高服务质量。酒店已从以接待团队为主的旅游酒店逐步发展成为以商务市场和会议市场为主的五星级酒店。

2000年,北京国际大酒店由四星级酒店升级为五星级酒店。在此过程中,北京国际大酒店在硬件和软件条件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北京国际大酒店升格为五星级酒店后,以各细分市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BTG集团的整体框架内发挥市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市场趋势积极应对不同时期的各种挑战,在努力实现利润目标的前提下,全方位打造企业的品牌形象。

舌尖上的品牌故事

北京国际大酒店拥有近1000间不同规格和档次的客房,30多家餐厅和多功能厅,齐全的综合服务设施和健康娱乐设施。其中,经营谭官方菜肴的谭府餐厅、经营上海本地菜肴的上海餐厅和北京市中心唯一的旋转餐厅星光汇是酒店的餐饮亮点。其中,星光汇是长安街上唯一一家360度俯瞰首都的旋转餐厅,是国际酒店餐饮市场的一颗明珠。

舌尖上的品牌故事

此外,北京国际大酒店还有一个采用高端技术建造的会议中心,建筑面积33128平方米。一至三楼可提供多个灵活的会议场所。拥有北京市中心最大的无柱多功能厅,面积2000平方米,辅以配套的高速网络信息传输系统、多媒体投影机、投影仪等会议设施。同时,还能提供专业的录音录像服务,提供周到细致的不同规格和形式的国际会展活动。当时,在北京市中心的十里长安街,北京国际大酒店的客房数量和会议规模首屈一指,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酒店。

舌尖上的品牌故事

北京商报记者关

北京稻香村

“就这一口。”

当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提到“糕点”这个词时,他们不禁会想到著名的商店“北京稻香村”,包括牛舌蛋糕、蜂蜜蛋糕、沙琪玛、鲜花玫瑰蛋糕、自请红、自请白……北京稻香村已经成为北京的一个美食象征。

北京的稻香村已有120年的历史。这个老品牌创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南京人郭玉生带领几个精通南方风味糕点制作技艺的人,北上北京,创办了北京第一家南方风味小吃店,名为“稻香村南方食品店”,为老北京菜增添了特别的亮点。

稻香村南货店位于前门外的坎农吉(现位于大栅栏西街洞口路以北)。经过一番整修和准备,几个卷首的房间被命名为“稻香村”。开业当天,这里生意兴隆,给习惯于吃北方食物的北京人带来了更多精致的南方景点。据《古都百言》记载,“自从稻香村真正的南方风味发展到北京,当地的点心店就受到它的压迫,很大程度上消失了...谁不急着去稻香村现场送礼物?”

舌尖上的品牌故事

郭掌柜始终认为顾客是商店的衣食父母,做生意时相信眼前。作家和京剧演员谭经常去北京稻香村购物。有一次,冰心来店里买了些熟食和南点。当店员结账时,冰心发现他身上没有钱。男人跑到二楼,邀请店主。老掌柜见他是熟人,满面笑容地说:“你先拿东西,下次再数吧!”许多年后,冰心的父亲想起了这件事,仍然称赞稻香村的诚实经营。

舌尖上的品牌故事

1916年,店里的两个伙计凭借自己的技能和学识,在卡农吉街的老店对面开起了自己的门,挂上了“桂香村”的牌子,和老店老板分道扬镳,来到了同一个南方糕点店。与此同时,一些家伙又离开了,在东安市场打出了“稻香春”的名字。从那以后,有几个南方糕点派系争夺首都。

1926年,由于中国军阀混战,政局不稳,人民生活困苦,一度闻名于赵岩的老稻香村难以维持,因此被关闭。

在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决定性决战之后,人民解放的春天到来了。政府倡导“恢复名厂、名店、名特产品的发展”,传统老字号迎来了回归的曙光。1983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稻香村的一家老店“回归”就在眼前。工厂在东直门重建,店面在东四街重新布置,招募失业青年充实食品工人,老店重生。1994年9月,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团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重组为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传统糕点食品企业。

舌尖上的品牌故事

北京稻香村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几代“老店主”的努力。没有“老店老板”的“传帮带”,没有北京稻香村成千上万员工的辛勤劳动,就没有今天的北京稻香村。

刘震英已经掌握了稻香村的南方面点技艺,成为北京稻香村的第五代传人。在刘振英的带领下,北京稻香村秉承了老一辈人留下的经营理念,如“真诚、童真”、“人沉默、货有序”、“美味、嘴是试金石”等。,继承老品牌的精髓。

北京稻香村董事长兼总经理毕逝世已30年。他在刘震英的老掌柜手下学习了15年,无论是第一任店员还是后来的总经理,他都虚心向老掌柜请教,使得北京稻香村的文化和事业在这里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传承和发扬。

复业之初,刘震英以身作则,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早来、晚走、多做”,使北京的老稻香村得以重新发展壮大,也培养了一支勤劳的干部职工队伍。刘震英退休后,在北京稻香村生活多年的毕担起了集团总经理的重任。他不仅坚持继承“老三点”精神,而且提出了“新三点”精神,即“多学、改进、创新”。“新三点”精神适应了北京稻香村的进一步发展,使北京稻香村的员工创造了卓越的业绩。正因为这一创新,百年瑰宝北京稻香村才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舌尖上的品牌故事

人们只知道北京稻香村的粽子味道好,却不知道是因为粽子是从黑龙江的武昌和吉林的舒兰挑选出来的,粽子要求新鲜、圆、白、香;红枣为若羌灰枣,产于新疆若羌地区,昼夜温差大,营养和糖分含量高,产地为浙江。这种粽子属于北京的稻香村。

北京稻香村以高品质的产品打开了北京的局面,并在不经意间做出了华丽的转身。然而,以今天惊人的发展速度,老品牌不仅仅是依靠过去的积累坐在空的山上,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北京稻香村有自己的R&D部门,过去是研究、生产和销售,但现在整个订单已经大大逆转,取决于消费者需要什么,只要顾客需要,他们愿意恢复。从广受欢迎的肉松饼到燕麦巧克力,北京稻香村始终遵循顾客的需求来开发和创新产品。

此外,北京稻香村在营销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他们改变了等待兔子的营销模式,把文化体验营销作为自己的营销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自2006年以来,北京稻香村全面推广传统文化,并在七夕推出土特产,弘扬“乔乔节”文化;中秋节举办“爱心送五环月”公益活动;重阳节向百岁老人赠送重阳花糕;元宵节大观园的观花灯;春节期间收集春联和家书。

标题:舌尖上的品牌故事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