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0字,读完约4分钟

由故宫“石渠宝鸡”专题展览引发的“故宫跑”、由江西南昌西汉海游侯墓引发的“公共考古热”、为长城保护筹集资金的第一次网络发布,都是引人关注的热点事件,体现了对文物发展的重视。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上的“补充”变得越来越重要。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的“新常态”,考古和文物保护也成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的热点。

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全国文物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详细规划了未来几年全国文物发展的蓝图,并量化了一些具体的“小目标”。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这些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建立国家遗产数据库

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将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调查,将公布普查数据和结果,将实施国有可移动文物身份证制度,并将建立国家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库。

据悉,文物部门将建立全国文物登记制度,涉及文物鉴定和登记标准,规范文物调查、申报、登记、分级和公布程序,并建立全国文物登记中心。研究制定不可移动文物降级撤销和馆藏文物退出机制,促进文物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这意味着,在查明中国可移动文物的“家庭背景”后,将对它们进行统计收集,形成一个资源库,公众可以从中了解文物。

高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为此,政府将加强文物术语、规范等基础标准的修订,加强文物收藏、加工、储存、传递、交换和服务等通用标准的修订,加强文物价值评估、风险管理和保护技术等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修订,完善标准审查制度,完成50多项行业技术标准的修订。

此外,还将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管理和研究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建设大型国家级文物数据库,建立国家级文物行政部门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完善文物部门行政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文物信息互联和数据资源共享。

实施20个文物保护科技示范项目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推进文物保护“两个转变”,即从以抢救保护为主转变为抢救与预防保护并重,从以文物保护为主转变为全面保护文物、周边环境和文化生态,确保文物安全。

顾玉裁表示,十三五期间将设立12个重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其中,《长城保护规划》将编制并实施《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和《长城保护省级规划》,实施一批长城抢险加固、保护修复、设施建设和综合展示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项目将建立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大型数据库,抢救和修复馆藏濒危和脆弱的革命文物。“考古中国”的主要研究项目是弄清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过程和总体面貌。

高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国家文物局科技司副司长罗静说,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和考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和可移动文物修复工程的基础上,将实施20多个文物保护科技示范工程,重点是土遗址、壁画、石质文物、彩陶文物、废弃文物、竹木漆器、纺织品、纸质文物和馆藏文物保护环境监测与控制、馆藏文物防震、遗址风险预控等。

高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智慧博物馆走进你我的生活

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国家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将达到每25万人一个博物馆。据报道,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4,692个,平均有29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它意味着增加750个博物馆。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将优化博物馆建设布局,加快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国家设计博物馆、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当代艺术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建设,推进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工业遗产博物馆建设,形成一批主题鲜明、地域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群。

罗静告诉记者,在十三五期间,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也将进行。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博物馆的技术支持系统、知识组织和“五感”虚拟体验技术,构建智能博物馆的云数据中心、公共服务支持平台和业务管理支持平台,形成智能博物馆的标准、安全和技术支持系统。建造智慧故宫、智慧敦煌和智慧秦始皇陵博物馆。

高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顾玉才说,在未来五年,附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今后,博物馆将通过借展、联展、巡展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在展厅与大家见面。未来,博物馆服务将更加人性化。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和其他方式,普通人不用离开家就能欣赏到精美的文物。

职责:胡彦明

标题:高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地址:http://www.jcpa.cn/blgkj/784.html